蛟龙戏宝松花砚! 通化 松花石
产地 | 通化 | 材质 | 松花石 |
品牌 | 旺佳 | 规格 | 500*300*100mm |
松花石,又名松花玉。用于加工松花砚的松花石Zui早发掘于长白山区安图县两江镇砥石山的江沿,是清朝皇帝的御用物品。这里也是松花江的中段部分,树木丛生,林海茂密。六月时节,长白山松林中黄绿色的松花开放,给初春的长白山带来了生机勃勃的生机,而这种石头的颜色和松花色泽一样,故人们把它叫做松花石,以松花石雕制的砚台就叫松花砚。
实际上松花石的应用可推朔很远的时代,古时,人们的胡子和头发是用剃头刀刮掉的,而能把剃头刀磨的飞快的石头就是松花石。后来满清八骑起事,进犯边关,用的磨刀石就是松花石。生活在长白山区的先民们,在浑江江边、通化的山凹中陆续发现了多处松花石的矿床,当时开采主要用于做磨刀石,所以就出现了很多的老坑,而并非是专门用于雕制成砚台,这就是这些地区老坑的数量很多,而清朝皇家御砚极少的缘故。
用松花石加工成松花砚,Zui早出现在明朝中期,到了满清朝时期,松花砚因其特殊的历史渊源得以青睐,但由于清朝皇帝的专宠而没有能够发展起来成为民间普及的文房用具。
长白山是满清的发祥地,被皇家封为禁区,禁止开采渔猎。松花石只能由皇宫的‘造办处’单独进入山区采集石料,运回宫中研制成砚,做为国宝御用,少量的也用于赏赐给有功的臣子。康乾时期制砚八十余方,以后几代陆续研制了八十余方,目前现世的皇宫御砚有八十方,都存于故宫两院,以台北居多。
用松花石制砚始于明代末年,推重于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等帝对松花石砚都十分欣赏,康熙帝还封它为“御砚”,一直宫廷使用。公元14至19世纪,吉林省是东北地区Zui重要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在清朝、民国及解放初期,吉林市是吉林省省会城市,它的江边有古船厂,是东北三省的重要交通枢纽,四通八达的水道,春放排,夏秋行船,冬走爬犁,一年四季不间断,把东北的物资和资源输送转运,繁忙异常。满清发源于长白山区,而吉林市区域是他的重要活动场所,也是军事重镇,早年大量屯兵。后清朝几代先帝拜祭先祖,都要到此屯住。
康熙皇帝来长白山祭奠先祖的时候就作过《松花江放船歌》:
松花江,江水清。夜来雨过春涛生,流花叠锦锈縠明。
彩帆画鷁随风轻,箫韶小奏中流鸣,苍岩翠壁两岸横。
浮云耀日何晶晶?乘流直下蛟龙惊,连樯接舰屯江城。
貔貅健甲皆精锐,旌旄映水翻朱缨,我来问俗非观兵。
松花江,江水清。浩浩瀚瀚冲波行,云霞万里开澄泓
两江镇的松花石就是在这期间,砚材则由专司衙门用毡包、车拉从关东运到北京故宫造办处,被带进宫中制砚之用,加工成砚台供皇帝御用的。清朝皇帝之所以推崇松花砚,把它列入四大砚之中,一方面是关东家乡物品的固有情节,使它关怀倍至,另更是松花砚的砚质和色泽都是上乘的缘故。在《西清砚谱》中,对此有过详细的记载。
康熙帝御制松花石砚双凤砚识语:“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毫,故其宝也。”乾隆帝称赞它:“松花王,色净绿,细腻温润,可中砚材,发墨与端溪同,品在歙坑之右。”认为松花石砚完全可与名砚之冠端砚媲美。而《格致镜源》一书云:“松花石砚温润如玉,纣绿无瑕,质坚而细,色嫩而纯,滑不拒墨,涩不滞笔,能使松烟浮艳,毫款增辉。昔人所称砚之神妙无不兼备,询足超轶千古。”
在中国的历史上,砚台做为文化用品,还没有那几个皇帝如此的钟情于它,并把它Zui为御用物品。清朝是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朝代,虽然满清是少数民族,但他入主中原后,接受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思想并加以推崇,稳固了国家的基本完整。谁也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割裂和排斥这一朝代,没有了清朝,中国的历史就要断代,同样,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文化遗产我们也必须接受和发扬,使它传承于后世。
北朝鲜亦有古松花砚出现,朝鲜族朋友叫它们为“海州砚”,其图饰和今天的韩国钱币图形一样,这一砚史有待考证。
此方砚台精仿清宫御砚,并镶有远古鱼化石一片,是不多见的精品。
|